研究生教育
科学学位
研究生国际经贸论坛2025年第10期(总期第98期)
发布:2025-10-24 18:47 来源: 点击数:

2025年10月23日下午14时30分,经贸学院2025年第10期(总第98期)国贸理经学术论坛在教学楼B座308室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经贸学院黄耿老师主持,硕士研究生张诗岩,赵洪健进行汇报。本次论坛汇报了发表于《世界经济》的文章《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碳边际排放成本》。该文章紧扣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趋势,吸引了学院各级研究生同学积极参与。

会议伊始,张诗岩同学首先深入剖析了论文的选题背景,核心问题与主要贡献。文章指出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缔约方,碳市场从 2013 年地方试点演进至 2021 年全国市场,2024 年拟扩至水泥、钢铁等行业,累计成交额超 279 亿元,但市场尚处初期,碳边际减排成本测算对资源配置、碳价调控意义重大,且数字化转型或通过减碳空间、技术进步影响该成本。核心问题用流程图形式直观展示了企业边际减碳成本受减碳空间的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影响,而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减碳空间和技术进步的变化进而影响企业边际减碳成本。主要贡献包括:用二次型方向距离函数与税收数据填补微观大样本测算空白;拓展数字化转型对 “碳边际减排成本” 的研究维度;深化双路径机制与企业生产率、行业清洁度异质性分析;新增产业链中观视角;测算结果为行业碳交易空间判断、减排责任分配及全国碳市场配额定价提供支撑。

随后。张诗岩同学详细阐述了论文的理论模型和二氧化碳影子价格计算方法。理论模型方面,将企业碳边际减排成本变化归因于减碳空间与技术进步,引用 Rolf Fare 模型,以方向距离函数为工具:把工业总产值设为 “期望产出”、碳排放设为 “非期望产出”,用生产可能性集 P (x) 代表技术水平。企业初始生产点 A(存技术无效率)通过方向向量(增产出、减排放)投射到高效点 B,实现减碳空间压缩;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前沿从 P (xt) 升至 P (xt+1),点 B 进阶到点 C,两点切线斜率差异直观体现碳影子价格(即碳边际减排成本)的提升。二氧化碳影子价格测算方面,其定义为生产前沿减1单位碳需放弃的期望产出价值,可近似碳边际减排成本。测算思路为 “定生产前沿→用方向距离函数测技术无效率→借收益函数对偶性推导价格”;方法上选参数法(规避非参数法不可微、易受异常值干扰问题),以二次型函数参数化方向距离函数,并设零结合、联合弱可支配、期望产出自由处置三大假设适配实际生产。基于资本、劳动力等投入及产值、碳排放等变量,测算出 2011-2016 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碳边际减排成本呈上升趋势。

接着,由赵洪健同学汇报了文章的实证分析结果。实证分析结果有力的证明了研究假设。基准回归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碳边际排放成本。考虑到内生性问题作者引入iv1和iv2两个工具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碳边际排放成本且影响更大,这从侧面说明内生性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同时KP-LM和KP-F检验拒绝工具变量识别不足和弱工具变量的原假设,进一步说明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然后,赵洪健同学分享了论文深刻的机制与异质性分析,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碳边际排放成本的内在逻辑与不同行业之间的成本差异。理论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压缩企业减碳空间、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进步两条路径影响企业碳边际减排成本。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低生产率和高生产率企业的碳边际减排成本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只是对低生产率企业的作用效果更强。企业数字化转型还显著提高了清洁行业、污染行业企业碳边际减排成本,对污染行业的企业碳边际减排成本作用更强。文章指出不同排放主体间的减排成本差异使得碳排放权在减排主体之间进行交易成为可能。应该认识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降碳成本压力对中国推动碳市场建设提出现实要求即应该通过价格机制使减排任务从边际减排成本较高的企业转移到减排成本较低的企业。

最后,赵洪健同学介绍了文章的拓展性分析,将分析拓展到产业链视角。结果表明,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转型均显著抬高企业碳边际减排成本,而且上游数字化的溢出效应更强。产业链上游数字化的溢出效应更强,原因可能是上游产业更接近产业链中间投入端的产品以大宗商品原材料为特征,这些产品更多地被其他行业用作中间投入品,而下游行业的产品更接近供应链的最终需求侧,与最终消费市场的联系更紧密,在其他行业的生产中较少用作中间投入,而更多地直接用于最终消费。

在讨论环节,黄耿老师对本次汇报进行了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点评。黄耿老师首先肯定了这篇实证分析论文,指出其选题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具有较高的政策指导意义,且文章结构清晰,首尾呼应,从问题提出到实证分析再到机制检验环环相扣,是硕士研究生学习论文规范的良好范本。同时黄耿老师辩证地指出文章存在的部分问题,如在机制分析中引入工具变量前后回归系数差距过大,超过一般水平,提醒同学们在分析文献时可用附录里的代码进行复现对比。黄耿老师一针见血的点评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至此本期国贸理经学术论坛圆满结束。

初审:董洁妙

复审:梁俊伟

终审:孙楚仁

学院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太阳成tyc7111cc(南校区)

邮编:510006 联系电话:020-39328096

传真:020-39328592 电子邮箱:gpjmxy@gdufs.edu.cn

版权所有:太阳成集团(TYC7111cc·CHINA)官方网站-Officials Website

©2022 GDUFS | 粤ICP备06106464号